使用社交账号登陆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观点 > 访谈

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:全球研发是一个整体

时间: 2014年02月27日 | 作者: | 来源: 环球科学(huanqiukexue.com)
甲骨文没有按照跨国公司的惯例,让不同市场承担不同的本土研发计划,而是让所有研发机构作为一个整体,共同推进企业的整体研发规划。

熊光樑,甲骨文全球集团副总裁,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
 

“中国最优秀学生的基本功已经不逊色于任何国家的同龄人,中国实际上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很多步。”

 

科技公司与传统公司的最大不同在于:科技公司大部分资产会在每天下班时全部散尽,又在下次上班时转瞬间聚沙成塔。对这些科技公司而言,人才的“所有”比“所在”更有意义。这些公司就像蒲公英,需求的风把科技的种子吹到哪里,创新的思想就会在哪里萌芽。

 

甲骨文坚持的理念就是如此。现在,甲骨文中国的2 800名研发人员就分布在5个城市中。每完成一次收购,甲骨文都更倾向于将这些研究人员整合进其全球研发体系,而不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其并入现有研发中心。甲骨文也没有按照跨国公司的惯例,让不同市场承担不同的本土研发计划,而是让所有研发机构作为一个整体,共同推进企业的整体研发规划。

 

“全球运作当然会遇到很多问题,但也会带来很多便利,”接受《环球科学》采访时,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熊光樑表示,“比如时差会导致全球沟通遇到障碍,但时差也意味着中国和美国团队可以全天候地交替解决问题,因为美国东海岸跟中国的时差刚好是12个小时。”

 

甲骨文有着浓重的实用主义文化传统:IBM的科学家率先提出“关系型数据库”的概念,率先将其变成产品并发扬光大的却是当时刚出道的甲骨文。但这样的实用主义文化在中国却带来了理想主义的色彩:中国与近邻印度不同,印度软件外包规模更大,中国的创新形象则更加具体,经济增长更快,对技术的需求更强,人们也更期待中国可以诞生伟大的创新。

 

“我喜欢中国,这里就像IT行业一样快节奏、不断变化且充满活力,甲骨文需要寻找能将我们的技术与中国市场连接起来的合适人选,”甲骨文总裁马克•赫德在第二次访问中国时说,“我们的战略其实非常简单,就是使原本非常复杂的IT环境变得更简单易用和标准化。”

 

熊光樑就带着这样的任务来到中国。长期以来,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业绩相当出色,但亚洲的系统集成市场竞争太过惨烈,任何过度利润都不可长期维持,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在这场“创造性毁灭”中获胜。幸运的是,甲骨文中国研究院迄今为止交出的成绩单仍算出色。

 

熊光樑对“中国创造”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。在美国时,常和印度研发人员接触的他对国内人才情况知之甚少,他一度认为一个美国工程师的工作至少需要1.25个中国工程师才能完成,这甚至曾影响到他来中国工作的心情。但现在,他对中国人才的赞赏远远超过质疑。

 

“中国最优秀学生的基本功已经不逊色于任何国家的同龄人,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带动了人们对IT产品的需求,这些年轻人因此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。”熊光樑表示,“我们可以看到,中国实际上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很多步。以前,家人和我沟通都用谷歌或者微软的工具,但现在我们都用微信。中国进步如此迅猛,伟大的创新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出现。”

 
  • 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