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社交账号登陆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观点 > 专栏 > [反重力思考]Anti gravity thinking
  • [反重力思考]Anti gravity thinking

在海上行走的怪人

时间: 2017年03月14日 | 来源: 环球科学(huanqiukexue.com)

专栏作者简介

史蒂夫·米尔斯基(Steve Mirsky)是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还是358ppm时就一直在写反重力思考专栏。他还是《科学美国人》的播客Science Talk的主持人。

撰文 史蒂夫·米尔斯基(Steve Mirsky)  翻译 红猪

 

鱼在水里游,鸟在天上飞,这都是必然发生之事。还有一件事必然不会发生:来自法国阿尔萨斯的雷米·布里卡(Rémy Bricka)不会如愿在水上行走。早在2000年3月,布里卡就开始穿着雪橇般修长的浮力鞋,在太平洋上进行所谓的“行走”了。为什么要走呢?大概是因为“太平洋在那里”吧。 

布里卡已经拥有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:他曾在1988年穿行过大西洋。一般来说,我们这些做记者的应该联络他本人做第一手报道。但是一想到语言哲学家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(Ludwig Wittgenstein)的话,这个念头就戛然而止了。维特根斯坦说:“即便狮子能说话,我们也听不懂它说什么。”

就像狮子的独特经历会形成我们无法理解的世界观,布里卡的经历也多半会将他置于我的理解范围之外。是的,我的父亲真是一位木匠,他的名字也真的叫约瑟,但是我心中的那点救世主情结还不足以让我明白,为什么有人希望在水上行走(耶稣的父亲是一名木匠,名叫约瑟,据《圣经》记载,耶稣能在水上行走)。还有呢,布里卡原来有支单人乐队,他是请了假去行走的。

实际上,有许多人是经常在水上行走的,他们叫做“冰球运动员”。但是如果将讨论限定在液态水,那么普通人就很难在水面上施展了。布里卡的热情使我想到了那些真正能在水面上行走的动物——它们都很渺小,毫不伟大。

为了浮在水面,这些小动物利用了各种物理学原理。生物学家罗伯特·B·苏特(Robert B. Suter)研究了其中的一种,名叫“钓鱼蜘蛛”(fishing spider),这名字真恰当。苏特解释说,因为表面张力,这种蜘蛛的腿能在水面上踩出微小的凹陷;所谓表面张力就是水分子之间的微弱吸引力,它能在小人国里派上大用场。“凹陷之所以不破,靠的是表面张力,使蜘蛛能浮在水面的,很大一部分也是表面张力。”苏特说道。另外水还有阻力,于是当蜘蛛在凹陷上一蹬,瞧!这就走起来了。

虽然钓鱼蜘蛛用了类似划桨的动作,虽然那些凹陷仿佛船壳,给予了钓鱼蜘蛛一些额外的浮力,但这个过程还是很像人类所熟悉的那种行走:一条腿在一个平面上用力,平面则给予反作用力。我不喜欢戳穿别人,但布里卡的“行走”实在是搞错了类别。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仍是一个传统的水手,只是驾着两条不太传统的船,两条正好能穿在他脚上的船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布里卡如果换一套装备,让表面张力施展魔法,那他还是有希望成为真正的水上行者的。他需要再敏锐一些,要在水面、空气和脚步相接的地方,在表面张力发挥作用的地方想想办法。斯坦福大学的马克·丹尼(Mark W. Denny)用淡水做了计算,结论是一个110磅(约50千克)的人穿上特殊的鞋子就能在水上行走,只要这双鞋子的总周长达到6.7千米即可——鞋带当然是要另买的。比起穿行太平洋,更大的难题应该是同时穿上这两只鞋子吧。

杜克大学的斯蒂芬·沃格尔(Steven Vogel)想到了另一个办法:大幅度减轻体重。假定布里卡穿的是9号鞋(43码),那么他只要把体重减到5克,就可以用自己的双脚在水上行走了——这要是能成,太平洋行走就会缩成一个“脚注”。

然而这些建议都太晚啦。布里卡的海上长征已经开始。他原本估计用6个月时间走完全程,但是还没来得及挥手说再见,一切就都结束了。出发第一天,一场风暴就击沉了拖在他身后的双体船,他的食物、补给和床铺全完了。长征就此结束。万幸的是,他本人倒没受伤,仍在我们中间行走。因为他是布利克(Bricka),不是砖头(brick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