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来源:unsplash
曾经他也习惯用手机支付,但发现钱总是悄悄溜走。

撰文 | 冬鸢
审校 | 王昱

当代年轻人总是会定期三省吾身:我的钱呢?我什么时候花钱了?我好像什么都没做,我的钱怎么就不知不觉溜走了

一项新的经济学研究,或许能给你答案。



“无现金现象”

毫无疑问,这是一个现金日渐式微的时代。很多人出门已经不带现金了,扫码、刷脸,或是用智能手表轻轻碰一下付款机,就可以完成一笔消费。网上购物的普及,也让我们不再需要像几十年前那样,买东西一定需要亲自到商店里挑选,而是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消费。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我们国家,许多国家使用现金支付的比例都在逐渐减少,比如美国现在只有13%至14%的人仍将现金作为主要的支付方式,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信用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了。

总之,我们的消费和购物变得越来越便利——但我们的钱貌似也因此更快地溜走了。此前就有许多经验性研究发现,相比于使用现金支付,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人在消费时倾向于花更多的钱、买更多的商品,对同一商品愿意支付的金额也更高。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作“无现金现象”(Cashless Effect)

在今年五月份发表在Journal of Retailing上的一项新研究中,研究者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,分析了过往44年来来自16个国家的71项研究,涉及11 257位被调查消费者的数据,并据此确认了“无现金现象”的广泛存在,即非现金支付的确正在让全球消费者在无形之中花掉更多的钱

图片来源:pixabay

都是花钱,为什么不用现金我就会花得更多呢,难道是支付软件在通过手机操控我的大脑?



花钱的痛苦

一言以蔽之,非现金支付让消费变得更方便的同时,也降低了花钱给你带来的痛苦,所以你更愿意花钱,因此花的钱也更多了。

花钱本身是一个失去财富的过程,而没人会喜欢失去本属于自己的东西,因此在付款或得知自己即将付款时,你多多少少会因为自己失去财富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。这在行为经济学上叫做“支付疼痛”(pain of paying),最初在1996年被提出,指当消费者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一定数额的财富资源,或意识到他们将来会或可能会失去一定数额的财富资源时,所经历的负面心理影响。

图片来源:unsplash

“支付痛苦”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,阻止你乱花钱!你感受到的“支付痛苦”越强烈,就越能阻止你继续消费。而很多商家为了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产品,就会试图降低消费者的“支付痛苦”,比如在广告上突出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特性而弱化产品的价格,这样就会让消费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购买产品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,而不是自己为此花了多少钱上。

初步的神经科学证据表明,“支付痛苦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比喻,而是我们在每笔交易中真正感受到的心理痛苦。有研究者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(fMRI)扫描了消费者在花钱时的大脑活动,结果发现,付费确实会激活与心理不适相关的大脑区域

付款时的大脑活动(图片来源:Mazar et al, 2017)

“支付痛苦”的强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。比如挣钱容易的人,花同样的钱时感受到的“支付痛苦”就小于挣钱困难的人;又比如在购买你的确需要的商品时,相比于你只为了享乐而消费时,你感受到的“支付痛苦”也更低。

然后我们说回到非现金支付——不用现金付款,同样极大地降低了你消费时的“支付痛苦”



非现金支付是花钱的止痛剂

用现金付款时,我们需要亲自把钱从我们的钱包中拿出来,亲自数清楚将要花掉多少钱,可能还会再不经意瞟一眼自己本就空荡荡的钱包里所剩无几的钞票,在这种情况下,花钱有时是痛彻心扉的

图片来源:pexels

但非现金支付就可以极大的减轻你花钱的痛苦!不管是手机支付,还是信用卡支付,实际上弱化了我们花钱的这个动作,同时弱化了我们对自己正在花钱这件事的感知。我们小手一点,小卡一划,钱就悄悄溜走了,而我们的注意力此时可能还更集中在我们买到的东西上,甚至也来不及去想自己的账户余额还有多少。而现在很多消费软件推出的免密支付服务,以及那些每个月自动续费的网站或app会员,都是在弱化花钱行为,让你更难感知到自己花了钱,降低“支付痛苦”,从而让你更愿意花钱。

就更不用提先用后付、分期付款等服务,让你在花钱时不仅感受不到自己的金钱正在流失,更感受不到自己的钱已经花完了

这项研究表明,只要是非现金支付,不管是手机移动支付、信用卡支付还是虚拟货币支付等,都会产生降低“支付痛苦”的“无现金现象”,让你不经意间花掉更多的钱。



习惯就好?

在这项研究中,研究者还探究了在不同消费情景下,“无现金现象”的程度。

他们发现,对于炫耀性的消费,比如购买名牌,奢侈品、豪车、去高档餐厅吃饭这类“炫富行为”,非现金支付减轻的“支付疼痛”越多。换句话说,非现金支付让人更愿意炫富了,因为他们挥霍财富的心理负担降低了。

此外,研究者还发现, “无现金现象”的程度和经济大环境也有关。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,比如GDP增长迅速的时候,“无现金现象”更加显著。因为在经济上行的时期,消费者更加乐观,对于购买商品的成本考虑更轻,对自己消费欲望的抑制更少。

图片来源:pixabay

但这有一个可能的好消息:研究数据也表明,在荟萃研究涉及的跨越四十多年的多项研究里,越新的研究表明“无现金现象”越弱,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无现金现象”似乎正在减弱。对此,研究者分析道,这可能是因为现在非现金支付过于普及,以至于年轻一代模糊了非现金支付与实物现金之间的区别,从而也缩小了与这些支付方式相关的“支付痛苦”的差异,因此“无现金效应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了。

但对此结果,小编忍不住提醒大家一句不要高兴得太早。因为该结果只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,相比于使用现金,非现金支付方式减少“支付痛苦”越来越少了。但并没排除一种情况,即因为我们已经过于习惯非现金支付,导致我们就算偶尔用回现金支付,也难以感受到更高的“支付痛苦”。

但说到底,不管什么支付方式,花钱的人都是你自己,花不花钱都是你自己的选择,“支付痛苦”的存在只是帮助你更加自律的工具而已。但是为了省钱,还是不妨试试将自己所有的消费方式换回现金支付?


参考链接: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022435924000216#bib0087
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abs/10.1002/mar.21825
https://theconversation.com/trying-to-save-money-our-research-suggests-paying-in-cash-while-you-still-can-231499
https://papers.ssrn.com/sol3/papers.cfm?abstract_id=2901808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ain_of_paying

作者 环球科学

《环球科学》杂志